国羽招标赞助商3年2850万,竟比不上安洗莹一个人?
10月27日,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方消息,中国羽毛球队征集赞助商,三年合作挂牌价2850万元。
2850万元主要包含国羽(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代表国家羽毛球队的所有国内、外比赛(不包括亚运会和奥运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服“左胸前”LOGO展示位置使用权,同时附加一些其他权益,比如广告拍摄权、国家队标识和形象使用权、活动展示权等,每年算下来就是950万元。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韩国羽毛球队放开选手个人赞助后,安洗莹、徐承宰都分别获得了尤尼克斯每年高达1000多万人民币的赞助合约。
球衣胸前广告收入一直是各种体育项目赞助营收的大头,大约占到20%—25%,也正因如此,胸前广告一直被称为“球队胸前的脸面”。然而国羽整支队伍的左胸广告位,居然还抵不上安洗莹或者是徐承宰的个人赞助,显然国羽这张“脸面”的标价,与它的实力和地位显得并不相称。
回顾2016年之前的辉煌时期,国羽战袍上曾密密麻麻地印有红牛、联邦快递(FedEx)、尤尼克斯、东风雪铁龙等多家品牌的标识,甚至一度达到世界羽联规定的广告数量上限。那是国羽影响力的黄金年代,商业价值亦随之登顶。
然而,随着“黄金一代”林丹、蔡赟/傅海峰、李雪芮等逐渐淡出,队伍经历新老交替与成绩波动,赞助商们也纷纷离去。国羽一度跌入谷底,陷入仅有单一赞助商、几乎“裸奔”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以石宇奇、陈雨菲、陈清晨/贾一凡、梁伟铿/王昶为代表的新生代力量逐渐挑起大梁,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同时,队员们也开始积极运营个人社交媒体,为国羽带来了新的曝光度和粉丝黏性。
可以说,国羽的整体影响力和商业环境正从低谷中缓慢回升。但是当下的复苏势头,与林丹、蔡赟/傅海峰等传奇人物缔造的鼎盛时期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本文系羽球帝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