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说 | 世锦赛,抽签只是开始

世锦赛抽签结果出来了,不出意外网上各种解签评论也多了起来。从我的角度来说,建议运动员不要太多去关注或者纠结所谓的签好还是不好,更多的精力应该告诉自己抽签代表着比赛真正要开始了,下一步要根据签表积极备战了。不管是运动员本人,还是周围的教练、工作人员、亲戚朋友等,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给运动员灌输正能量,把精力放在正面应对比赛上,而不是再去讨论签的好坏与是否合理。
确实,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如果自己所在半区队友太多,要和队友早早碰面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一方面彼此太过熟悉,队友知道你最难受的点在哪;另一方面对于年轻队员来说,有可能还会有心理上的顾忌,就是打队友的时候定位是什么,比如赢了球要不要喊,遇到争议球要不要去争。在我看来,年轻队员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但是没必要,大家都是运动员,都知道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在场上为了胜利释放自己、据理力争都是应该的。对队友最大的尊重,就是在比赛中尽全力去击败他。
我刚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对于每次比赛的抽签都会非常关注,也会自己分析签好或者不好,后来逐渐发现这个环节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不管你怎么评价签表,结果都不会变,所以最后只能是自己纠结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和自我施压。到了后面我基本就不去关注签表了,因为中国队有一句话,如果你的目标是冠军,那你就要击败所有对手,抽签无非就是先打谁后打谁的问题。而且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在某一阶段,你的主要对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按照现行的抽签规则,自己8强4强可能的对手就那么几个,所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备战上,比什么都强。
当然,不纠结抽签结果不代表不关注抽签结果,根据签表分析出自己可能遇到对手的顺序,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这是很关键的。第一轮碰进攻性选手和碰拉吊型选手备战节奏会有不同,第一轮碰以往战绩明显占优的对手和碰每次打得都比较胶着的对手的备战方法也不会是一样的。签表就是旅途中的指示牌,它不能给你提供旅程中所需的所有软硬件物资,但是能告诉你这趟旅程的方向是哪。
签表的一大作用体现在赛前准备的针对性上,2004年奥运会,我们输给了丹麦的埃里克森/伦加德;2008年奥运会前一个月,那天我刚到康复室的时候,傅海峰告诉我抽签结果刚出来,首轮就是对这对丹麦选手。当时我俩都愣住了,甚至有点慌,虽然那时候埃里克森都40岁左右了,竞技能力下滑,但考虑到上一届的失利,心里还是会有紧张。
我们当时马上就去和教练聊这事,第二天,针对这对丹麦组合身高高的特点,队里就把谌龙和徐晨调过来模拟对手和我们训练。在那一个月的备战时间里,我们和高个队友的练习次数很多,就是用这样的模拟来针对性消除我们内心的紧张。等到了奥运会第一轮,我们2:0非常轻松地击败了对手。
所以我觉得,备战世锦赛的中国队队员应该学会利用签表,合理分析预判自己的比赛过程,可能遇到的对手和困难,然后针对这些对手和困难在接下来的备战中做针对性的准备,真才是签表对于备战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