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世界羽联新赛制然并卵!

羽球帝羽毛球网 李海良 03-21 16:34
+关注 已关注
摘要: 羽联希望能重新塑造这项运动的形象,但是却仍在原地踏步~

羽球帝羽毛球网特约作者:李海良

日前,世界羽联公布了2018-2021年的赛事体系,在这个构想中,未来羽联总决赛的总奖金将达到150万美元,而中国、全英和印尼公开赛的总奖金也有100万美元,羽联希望能重新塑造这项运动的形象。


据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介绍,新的赛制体系是建立在超级系列赛成功的基础之上。超级系列赛于2007年全面实施,每一年的超级系列赛共有十二项比赛,其中包括了五项被列为首要超级系列赛的比赛。每一个项目在超级系列赛排名前8的选手将被邀请参加年底举行的总决赛。但每个国家只限在每个项目获得2名/对资格。

新旧赛事体系 实质上换汤不换药

仔细分析世界羽联的新赛事体系后,笔者发现羽联只是废除了超级系列赛,总体的奖金提升幅度并不大。

第一级别到第四级别基本等同于目前的超级系列赛。举办国除泰国外,均是现在的超级系列赛主办国。第一级别的总决赛奖金为150万美元,比目前的总决赛奖金提升了50万美元。比赛地每年将由世界羽联决定。

第二级别的中国、全英和印尼公开赛相当于首要超级系列赛,奖金最低为100万美元。实际上,印尼公开赛的奖金在今年就达到了100万美元。相比2017年,中国、全英公开赛的奖金分别增加30万和40万美元。

第三级别的比赛奖金最低为70万美元,由中国、丹麦、法国、日本和马来西亚5个国家承办。除法国和日本公开赛的奖金翻倍外,马来西亚公开赛增加10万美元奖金、中国站则相当于重新恢复中国大师赛为超级系列赛,而丹麦公开赛的奖金与过往持平。

第四级别的比赛奖金额最少为35万美元,由印尼、印度、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承办。其中,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相当于各新增一站超级系列赛。新加坡公开赛、中国香港公开赛奖金与以往持平。2017年韩国公开赛的奖金为60万美元,明年有可能出现下滑25万美元的情况。

第五级别的比赛由11个国家和地区承办,奖金额最低限为15万美元。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华台北、德国、印度、韩国、中国澳门、新西兰、西班牙、瑞士、泰国和美国。这些国家中,之前是超级赛的澳大利亚公开赛遭到降级,总奖金面临缩水60万美元。除西班牙外,其他国家都是以往主办黄金系列赛的常客。第六级别的主办权向所有国家开放,未来世界羽联每年主办的比赛将达到37项。

综上所述,世界羽联的第一、第二、第三级别赛事的奖金出现了提升。第四、第五级别的比赛奖金基本维持现状。拉尔森公布这一计划时说:“是时候让羽毛球这项运动飞得更高了。”不过从奖金提升来说,只能算低空飞行。

顶级赛无人问津与主流项目奖金差距悬殊

与高尔夫、橄榄球、足球、篮球和网球等职业化开展十分成功的项目相比,羽毛球只能算业余运动。近年来,羽毛球的职业化进程显得举步维艰。最明显的就要属世界锦标赛、汤尤杯、苏迪曼杯等赛事,作为世界羽联最高级别的比赛,主办权却常常无人问津。2018年世锦赛和2019年苏迪曼杯赛,由于只有中国的南京、南宁提出申办,所以这两项赛事直接落户中国的两座城市。

丹麦选手维汀哈斯也发文调侃到:“没有其他国家、地区申办这两项赛事,所以我们得要再一次感到高兴,中国羽协不惧困难、敢挑重担。有时,我会听到“中国统治羽毛球有碍羽毛球发展”的争议,在这样的情形下,我知道,如果不依赖于中国,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羽毛球还能否成为我们所期望强大的体育运动?”


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代表选手个人获得的最高荣誉。汤尤杯、苏迪曼杯夺冠,选手可以获得团体世界冠军称号。不过这些比赛却没有一分钱奖金。与此相对,网球等项目的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能收获丰厚的奖金。比如,2017赛季澳网公开赛总奖金额高达5000万澳元(约3700万美元),将超过了世界羽联全年第一到第六级别所有比赛的总奖金。今年男女单打的冠军奖金将提升到370万澳元(约270万美元),而羽毛球总决赛的奖金提升到150万美元后,男女单打冠军的奖金分别为11.25万美元,仅为澳网冠军的二十四分之一。而澳网首轮出局的球员也能拿到5万澳元(约3.86万美元),也要高于打进羽联总决赛男女单打四强的奖金(约2.2万美元)。

去年,德约科维奇在澳网除了作为冠军捧起诺曼杯,他能带走340万澳元(约合241万美元)的奖金支票。对比下羽毛球,截止去年2月,最能挣奖金的李宗伟职业生涯总数不过147万美元——打了16年的比赛,不及德约14天澳网挣得多。中国金花张帅2016年在墨尔本一路爆冷打进8强,能拿到超过28万美元的奖金。而2015年奖金最高的羽毛球女选手马琳,只有不到23万美元。中国选手谌龙是2015年羽毛球奖金榜头名,他将近30万的收入也只是刚刚超过张帅在去年澳网的收获。

另外,即便是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中国公开赛,最近几年前来关注的媒体也寥寥无几,羽毛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冬天。

2015年中国公开赛报名记者人数200多人,相比起去年整整少了100人。而大多数都是福州当地的媒体,很大一部分人都并非羽毛球专项记者,尽管报名人数多,但亲临现场采访的却寥寥无几。而省级媒体只有11家,境外媒体4家。对于记者来说,出国采访是很多人都希望争取的机会。但从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国外举行的大型羽毛球比赛中国记者却越来越少,2014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锦赛前来采访的中国媒体只有四家,只要人在现场,不用再去竞争,都是满满的独家等待着你。

羽毛球与职业运动的差距在哪里?

世界羽联多年来一直希望普及羽毛球在世界第一体育强国美国的开展率,却收效甚微。美国无疑是职业体育运作最先进的国家。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和冰上曲棍球联盟NHL通常被称为“四巨头”,并且为全世界所有运动中最为富有的职业团队竞赛。在2014年,四大联盟以260亿美元的收入占到了全部职业体育369亿美元收入的71%。

NFL是全世界最赚钱的体育联盟,2016年的收入大约为130亿美元。第二为MLB,2016年的收入达到95亿美元。中国球迷熟悉的NBA,在2016年的收入为48亿美元。NHL的年收入也有37亿美元。而根据2015年世界羽联公布的官方数据中,该协会当年的收入达到了1690万美元,这其中大部分的资金源于商业赞助。在同年,世界羽联的总支出为1689.1万美元,(实现了9000美元的盈利)这显然跟四大联盟的量级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以目前职业程度最高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为例,那么NFL的收入来源包括转播版权、赞助收入、门票和特许经营产品等。转播收入是NFL收入来源中最大的一部分,占到了联盟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根据NFL与CBS、NBC、Fox、Espn等公司的合同,NFL一年的转播收入就达到了近70亿美元。这个合同总额不仅在体育界难以超越,在整个美国娱乐业也无出其右。根据美国IEG公司的数据显示,NFL在2015年的赞助收入达到了12亿美元,在世界上所有体育赛事中名列榜首。

而在门票方面,尽管NFL球市火爆,每场比赛能够吸引到大约7万名现场观众,但是门票收入并不是联盟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估计NFL在2014年的门票销售约为10亿美元。在特许经营产品方面,即包括与赛场关联度很高的产品如运动服饰、设备器材等,也有和赛场关联度很低的产品,如食品、日常用品和服务产品等。除此之外,NFL也能从与美国游戏公司EA合作的Madden NFL系列游戏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羽毛球从职业体育中应该学到什么

NFL作为四大联盟的代表,指出了美国职业体育的成功路径。第一是商业化。 职业体育不仅是竞技运动,更是一场生意和一个产业。商业联盟的核心资源是比赛和球员,通过商业运作的手段增加核心资源的经济性和娱乐性,不仅能够推动整个联盟的传播和推广,也为联盟提供了消费和盈利的出口。

就目前而言,羽毛球的赛事奖金与主流项目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另外,世界羽联在对球星的包装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除了李宗伟和林丹,很难找到其他兼具人气和运动项目代表性的巨星级选手。而像网球等项目,通过一个莎拉波娃就能为WTA带来巨额转播收入和赞助费,从而促进更多人加入网球项目之中。

第二是市场化。一个发展成熟的商业联盟必定是以完全的市场机制来运行的。从球员的合同、媒体版权、商业赞助到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市场化的决策保证了联盟的商业运行的效率。

目前,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羽毛球大国都是举国体制所主导。像中国队的商业赞助、球员合同都把持在国家队手中,球员无法像职业选手那样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据日本前羽毛球选手池田信太郎透露,李龙大、金沙朗、金基正等选手去年奥运会退出国家队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收入分配的不满。退出国家队后,李龙大加盟YONEX俱乐部,并可以自由地参加各国联赛,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利益。

第三是全球化。尽管经济发达的北美市场已经足够大,但是不断扩长是由商业联盟逐利的本性所决定。新的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在一些体育产业相对没那么发达的地区输出自己的比赛有时候会比挤破头抢占本土市场更有价值。据媒体报道,NFL有望在2018年登陆中国。然而,羽毛球运动要逆向输入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却困难重重。由于这些国家的职业体育已经高度发达,毫无竞争优势的羽毛球运动只能作为大多数人后院的休闲运动。

第四是延长的产业链。一项顶级的体育赛事所具备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上,也可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职业体育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各类衍生品的生产销售,延长职业体育的产业链,把赛事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羽毛球运动在产业链的延长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记者在日本公开赛现场观察到YONEX每年会推出球衣、球帽等纪念性商品。但是比赛结束后,羽毛球装备之外的周边产品如何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就成为一大难题。

美国的职业体育产业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成绩。而对于相比之下还在牙牙学语的羽毛球项目来说,金钱可能并不是一切的衡量标准。建立一个稳定、科学和市场化的职业体育机制,比短期内的盈利更为重要。

去年9月30日,中国万达集团与世界羽联共同宣布万达已获得从2017年到2025年世界羽联主办的所有国际比赛的全部商务开发权。万达还获得世界羽联电视制作业务,包括为重要赛事提供主转播、制作节目、为其它转播机构服务等。比起换汤不换药的改变比赛级别,提升羽毛球比赛的版权收入、比赛观看人数、电视转播的收视率、比赛奖金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率将是万达和世界羽联急需展开的工作。

本文系羽球帝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 羽球帝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