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球拍胶粒和球拍手感的问题
我的球拍胶粒有好几个已经不行了。请问,拿到穿线的地方,他们会直接帮我更换吗?网友 wxm63248217

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以中国的穿线市场来说,这可不一定。目前,国内穿线的现状特点是:
一、国内没有穿线师行业的准入机制。有的穿线师也就刚刚上岗没几天,经过其他穿线师简单培训就上来“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此时,你的球拍恐怕是送上门的试验品。
二、国内穿线消费层次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要求把球线能穿到球拍上。对于穿线标准,穿得是否适合用拍者特点,大多不做要求或者根本不知道其重要性。
换胶粒属于“增值服务”,有可能会被低人工费的服务现状所省略。就算能帮你,也可能无法确保更换适合的胶粒或者高级的胶粒。我觉得,更换胶粒最好是自己做,多观察胶粒状况,勤做更换。再不行也要找一个口碑较好且负责任的穿线地方。我不建议随便甩手给穿线师,差的穿线师可能想不到胶粒是要更换的。当然也有好的穿线师,但可能因为穿线量太大而顾不到。
3U与4U的球拍,手感区别能有多大?网友hardisty
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手感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问题,区别能有多大,关系到使用者本身的力量怎么样,这个问题就好像要求我形容“坐大巴车与坐中巴车的感受差别有多大”一样。理论上,自身力量越好、越自信,就越容易从3U中体验到扎实的手感;本身力量一般,越想省力,就越容易从4U中体验到轻灵的手感。
如您真想感受两种重量的区别,方法也比问题要多。最简单的就是找身边人的球拍,用不同重量的球拍来试打。或自己加重球拍,如用一个珠宝称,拿部分胶布(电工胶布或者医用胶布均可),称出4-5条,每条1克,然后把胶布平均分布贴紧在球拍各个位置上面(如拍框4、8、12点钟位置各贴一条,拍杆上面贴1-2条)。此时,你就可以感觉升高1U重量,会带给你什么手感变化,然后看这种变化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无利。
本人打球时间不长,比较菜,求如何分辨羽毛球鞋、网球鞋、篮球鞋。网友 Liyinwei
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从设计上看,标准羽毛球鞋是严格意义上的室内鞋,网球鞋是室外鞋(除了软式网球),篮球鞋既有室内也有室外。
结合三种运动的步法特点看,羽毛球鞋的步法特点是急停、多向、重启与空中下落马上回中,所以鞋底不高,材料多为生胶,花纹多为细纹且没有较大起伏,低帮比较常见。为了包脚与灵活,鞋型会比较瘦;网球步法更多是类似底线互持横向步法,较少空中落地技术,所以网球鞋鞋底多为复合橡胶,鞋底比较厚,鞋底、鞋身比较硬,鞋帮比较高;篮球鞋考虑空中直上直落的避震比较多,所以鞋底比较厚,鞋帮比较高,鞋身也比较厚实。
综上所述,如果你要从中挑出羽毛球鞋的话,就是挑鞋重量轻、鞋身比较薄、鞋型比较瘦、鞋底多是生胶材料、鞋底花纹比较细与平、鞋侧面支撑技术较明显的。
我最近看鞋发现:不同厂商对号的定义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地区,标准也不一样;有的鞋有半号,有的直接整号上升。我想问一下这有什么规律?网友 mrfox
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这位读者挺细心。羽毛球鞋号定义的不同,牵涉到的本质问题是各厂商使用不同的鞋模。鞋模或称鞋楦,是一种保持鞋内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胎具。可以说,鞋模的大小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变量,其中包括鞋的长度、鞋面的高度与鞋体的宽度。鞋码就是第一个一维(鞋的长度)变量。受另两个变量的影响,鞋模大一号,鞋码不一定严格意义大一号,有可能只大半号,也有可能像MIZUNO公司的数据那样,只是大2/3号。